截至2023年9月,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申请总量为210件,其中专利178件、软件著作权19件、商标13件。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总量为130件,发明申请授权率高达93.3%。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在高分子科学领域顶级中文期刊《高分子学报》发表专论论文“面向VR/AR应用的全息高分子材料”。专论概述了VR/AR技术的发展,讨论了全息高分子材料性能与VR/AR显示效果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全息高分子材料性能优化的主要策略,最后展望了VR/AR用全息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论文第一作者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倪名立博士,通讯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彭海炎教授和解孝林教授。与传统光学元件相比,基于全息高分子材料的光学元件可将厚度从毫米级降至微米级,并将密度降低至少50%,是VR/AR光学元件小型化与轻量化的关键。结合计算全息和全息打印技术,还能够在全息高分子材料上实现光学元件的按需定制,显著提升VR/AR光学元件的设计灵活性。发展高性能全息高分子材料对于促进先进VR/AR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紧迫的现实意义。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正在开展全息体光栅技术研究,攻关全息材料、光学设计、制备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拟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推动VR/AR用全息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论文链接:面向VR/AR应用的全息高分子材料期刊
作者:曹博, 霍英东, 曹慧群,等.;名称: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的三维单粒子定位方法研究[J]. 激光杂志, 2022(004):043.摘要:在三维单粒子追踪中,现有的双焦面轴向定位方法光路复杂,光利用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的三维单粒子定位方法.通过在传统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光路中加入具有正负双焦距特性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可以实现两个焦面同时成像在一个探测器上,利用在焦平面的光斑图像定位可获得单粒子的横向(x-y方向)位置信息,利用离焦平面与在焦平面的光斑强度比可以获得单粒子的轴向(z方向)位置信息.实验上,采用±100 mm焦距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对1μm的荧光珠进行三维位置定位,获得了x,y,z方向分别为10 nm, 9 nm, 22 nm的位置定位精度。
2022年12月12日,江西省科技厅发布了《2022年度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及协同攻关拟立项项目公示》,公布的拟立项项目清单中,我院三维传感与机器视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郭振民博士的“用于VR/AR的高速、高精度散斑结构光3D相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成功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