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政策法规
2、成都元宇宙产业规模力争今年达到千亿元。
2、SK海力士成为Vision Pro独家DRAM供应商;
3、普华永道:中国VR等领域将保持较高增长。
三、融资并购
1、英国沉浸式技术公司FourPlus获约930万资助,将开发医疗MR平台;
2、微型显示器供应商MICROOLED获2100万欧元融资。
四、 企业动态
2、AR光波导厂商珑璟光电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两家股东;
3、三星宣布正在开发可用于AR设备的LEDoS技术。
五、 联盟动态
1、售价1599美元,小派Pimax Crystal正式上市。
六、 专利情报
2、Meta AR/VR专利分享一种用于眼动追踪的波长复用波导系统。
一、政策法规
1、搭上AR快车,电力行业实现华丽嬗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与国计民生具有密切联系。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1年度我国用电总量为4.70万亿千瓦时,2022年达到8.64万亿千瓦时,较2022年增长3.7%。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不断探索高效环保、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伴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持续增加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改进,AR技术已成为这一轮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较于传统数字化,AR技术更能贴合电力企业实际工作场景,进而解决实际痛点、提供实际价值。依托AR技术构建的元宇宙智慧工业平台,可以针对运维巡检、远程监造、远程验收、应急管理、仿真培训等高频场景提供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打破电力行业转型的瓶颈。
2、成都元宇宙产业规模力争今年达到千亿元
2023年,围绕元宇宙相关技术、产品在工业、消费、文旅、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成都将打造一批融合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推出一批元宇宙场景标杆,初步构建城市元宇宙场景体系。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释放产业资源,成都将引育一批元宇宙领域优质企业落地,开展元宇宙场景集群创新,力争到2023年底,元宇宙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据悉,成都将重点推进四大领域35个场景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丹景台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青城山5G+AR数字文旅首期项目、EMUDI种业梦工厂、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一期等场景项目建设。北京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深入挖掘数字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点,加快VR、AR、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加速“数字+”解锁应用新场景。
二、行业聚焦
2、SK海力士成为Vision Pro独家DRAM供应商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已经成为苹果Vision Pro头显的独家DRAM芯片供应商,对此,SK海力士暂未作出正面回应。
据透露,SK海力士为苹果定制了一款用于Vision Pro R1处理器的特殊的DRAM芯片。
R1是Vision Pro的一块协处理芯片,它可用于快速处理Vision Pro的传感器数据以为用户提供极低延迟的三维体验。R1使得设备能够在12毫秒内处理所有输入信号,这比眨眼时间快了8倍。
为了应对R1的高速处理需求,SK海力士专门开发了一款定制的1GB DRAM,新的DRAM将输入和输出的引脚数量增加了8倍,可最大限度减少延迟,此类芯片也被成为Low Latency Wide IO。
据专家介绍,新的内存芯片还采用了一种名为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ing(扇出晶圆级封装)的特殊封装工艺,它可作为一个单元连接到R1芯片组。
3、普华永道:中国VR等领域将保持较高增长
据新民晚报7月14日消息,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至2027年收入将达约4799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高于全球的3.5%。其中,互联网广告、电子游戏与电子竞技是行业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此外,电影、虚拟现实(VR)等细分领域也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目前,虚拟现实和元宇宙已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布局的焦点,在政策推动下,将持续带动创新科技的应用及进一步发展。
MICROOLED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格勒诺布尔,此前一直与CEA/Leti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并开发了一系列源于半导体行业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获得了170多项授权专利。
为了满足“轻AR”应用的各种需求,MICROOLED曾开发出了尺寸从0.2英寸到0.6英寸的高分辨率、功耗低至1mW的紧凑型显示模组。
去年11月,MICROOLED推出了其最新款企业级AR眼镜ActiveLook Enterprise,据了解这款眼镜重量仅有36克,续航可达12小时以上。
新的融资将用于开发下一代全彩高亮度OLED解决方案、增强企业的制造能力并进一步扩充原有的ActiveLook平台以及国际销售团队。
四、 企业动态
1、谷歌AR/VR操作系统负责人Mark Lucovsky离职
Mark Lucovsky的离职是谷歌增强现实团队近几个月来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包括一轮裁员和谷歌前虚拟现实负责人克莱·巴沃(Clay Bavor)的辞职。据《Insider》6月份的一篇报道,谷歌已经放弃了制造增强现实眼镜的计划,这个项目代号为“Project Iris”。它也停止了谷歌眼镜企业版的生产。
Mark Lucovsky基曾在Facebook工作了四年,担任Oculus VR的总经理。他于2021年加入谷歌,领导谷歌增强现实操作系统团队。
“接下来,我渴望探索能让我进一步推动增强现实技术和它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叉的机会,”Mark Lucovsky写道。“我对下一章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因为前方有着令人兴奋的可能性。”来源:The Verge。
图2—Mark Lucovsky(图源:网络)
2、AR光波导厂商珑璟光电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两家股东
近日,从天眼查 APP 获悉,AR 光波导厂商珑璟光电发生一系列工商变更。
新增股东江西佳禾电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睿资元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另外包含两位个体投资者,企业注册资本从 207.933700 万元人民币变更为 212.799720 万元人民币。
3、三星宣布正在开发可用于AR设备的LEDoS技术
据The Elec消息,三星Display研发中心技术战略团队执行董事金恭民于11日参加在韩国首尔东北亚贸易大厦举行的“Deep Tech Forum 2023”活动,并宣布三星Display正在开发可用于AR设备的LEDoS技术。
苹果在6月发布的MR设备Vision Pro采用了在硅基板上沉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OLEDoS技术。OLEDoS可用于阻挡外部环境的VR设备,但由于亮度的限制,很难将OLEDoS用于可看到外部环境的AR设备。
图3—三星“Deep Tech Forum 2023”活动(图源:网络)
五、 联盟动态
1、售价1599美元,小派Pimax Crystal正式上市
六、 专利情报
1、苹果Vision Pro相关新专利曝光,涉及使用面部及手势追踪进行AR录制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授予苹果一项与Apple Vision Pro相关的专利,该专利涉及计算机生成的现实环境,包括在计算机生成的现实环境中(如AR)利用多模态输入。虽然录制空间视频最初是通过头显顶部的按钮触发,但苹果的专利还透露,在未来,可通过指定的面部表情触发录制事件,例如体育赛事。
苹果公司在其专利背景中指出,AR技术旨在通过提供一个增强的物理环境来弥补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差距,该物理环境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增强。因此,电子信息似乎是用户感知的物理环境的一部分。在一个例子中,AR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用于与叠加在增强物理环境中的电子信息进行交互。
在苹果公司的授权专利中,该主题技术的实现至少部分基于电子设备是否与相关基础设备通信耦合来确定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基于确定的操作模式,该主题技术识别一组输入模式,用于启动电子设备视野内内容的录制。
2、Meta AR/VR专利分享一种用于眼动追踪的波长复用波导系统
名为“Wavelength multiplexed waveguide system for eye tracking”的专利申请中,Meta介绍了一种用于眼动追踪的波长复用波导系统。简单来说,波长复用波导系统配置为将来自眼睛和/或视窗的多个波长的反射光重定向到图像传感器。通过实现两个或更多个耦入衍射光栅,波长复用波导系统可以检测比传统或其他眼动追踪技术更大的区域的反射光。
其中,波导系统将光从透镜组件的场内部分引导到可位于头显框架的图像传感器。另外,波导系统可以使用波长复用衍射光栅将反射的空间位置编码为角度,对视窗区域的部分进行波长编码,并扩展可从中检测反射的视窗区域。
头显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透镜组件和头显框架中的波长复用波导系统,从而接收来自用户眼睛的光反射。波导系统可以将来自用户眼睛的光反射引导到图像传感器,以实现用户眼睛的无干扰和场内成像。
图6—Meta专利附图